嘉兴日报专版报道 | 基层应消体系如何织就群众“安全网”?
前不久,家住南湖区七星街道的郭女士发现自己家附近新挂牌成立了一个名叫“应急消防管理站”的基层组织。她内心不禁有些疑惑:“应急消防管理站到底是个什么站?用来干什么的呢?”
应急消防管理站是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建设和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指导和监督,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工作的基层组织。
“浙江省进行应急消防体制改革后,安全生产总体平稳,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建设基层应消站,有利于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指着屏幕上亮眼的数据,嘉兴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汪志锋将应消站的“身世”娓娓道来。
今年初,浙江省政府已将“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全覆盖”纳入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嘉兴市政府也将“建成应急消防管理站72个,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列为2024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除险保安”的其中一项。
不知不觉间,2024年已经过半。目前我市72个应急消防管理站、51个政府专职消防队整体建设进度已达99.72%。其中,省民生项目中63个应急消防管理站和24个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建设进度已达100%。
这个新机构,究竟如何发挥大作用?
应消一体,缩小基层治理的“救援圈”半径
“有人要跳河!快报警!”
5月26日傍晚5时左右,嘉善县西塘镇马鸣漾大桥附近有一男子轻生跳河,周围群众发现情况后,立即拨打了110。
收到警情后,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联系了西塘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水域救援技术要求高、救援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结合实际情况,应消站通知西塘蓝盾救援队前往救援。
“快快快,救人!”西塘蓝盾救援队1车5人立即出动,仅用4分钟便到达了现场,只见轻生人员已经站在护栏外面,随时准备跳河。队员们根据出警民警的救援方案,先对轻生男子做好保护,再翻出护栏悉心劝导。
“你的家人会想你的!”“以后你会发现,这都不算什么过不去的坎。”……经过队员和民警的一番劝说,终于成功把人拉回桥面。
自西塘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成立以来,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与指挥中心协同作战的场景,频繁地发生在西塘大地的各个角落。
今年初以来,西塘镇深度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全镇生产安全事故数和工贸领域火灾数均实现“双下降”,已经基本建成城镇“135应急救援圈”和农村“15分钟救援圈”。
“为了加强应急救援力量,我们与蓝盾救援队、保利集团等社会专业力量开展业务合作,为国家级综保平台、5A级古镇景区以及24个村、社区提供安全保障。”据西塘镇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宋凉介绍,该管理站现有应急消防专业人员28人、综合应急救援队员25人、驻镇安全工程师3人。
西塘镇共有667家企业、3351家“九小场所”、9120家出租房,防火一直是基层应消工作的重点。
西塘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成立后,常态化联挂服务镇区76个村(社区)网格、三片工业园区网格,指导村(社区)率先成立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应急消防服务站,实现“网格吹哨—事件流转—执法处置—反馈评价”全过程闭环管理。
西塘镇大舜纽扣园主要涉及喷涂、电镀等工艺,企业使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同时存在“一厂多租”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西塘镇应急消防管理站联合第三方专家组成专项检查小组,每周常态化以清单式排查大舜园区涉危化品企业,并出具专项检查问题清单,写明整改建议,一家一档,建立台账。截至目前,共排查企业36家,发现各类隐患313条。
针对辖区“九小场所”,西塘镇应急消防管理站定期开展“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共检查“九小场所”3865家(次),发现消防隐患2442处,已整改2289处。
“基层应消站成立后,突发事故启动处置从原来的10分钟缩减到5分钟,处置效率显著提升!”宋凉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表格介绍道,今年初以来,全镇安全生产亡人事故和火灾亡人零发生,火灾发生同比下降60%;工业企业火灾发生同比下降33.3%。
“应消一体”的格局,正在嘉兴各地融合形成。数据显示,嘉兴全市应消站共配备执法车辆132辆,相当于平均每个镇(街道)有2辆;配备消防救援车辆214辆,相当于平均每个镇(街道)有4辆。
目前,嘉兴已经建成应急物资仓库103个,应消站平均办公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专职队平均占地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全面完成应消站硬件设施建设,为市民织密“安全网”。
站队一体,打通灾害防御的“最后一公里”
“这里积水很深,需要抽水泵!”“收到,马上出动!”
6月23日清晨,连续的暴雨导致桐乡市大麻镇出现3处严重积水,行人车辆无法通行。早上5时30分,桐乡市红十字雄鹰应急救援队接到大麻镇应消站通知,紧急出动25名救援队员前往处置。
到达现场后,救援队员迅速展开行动。6台抽水泵的轰鸣声中,路面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下降,不一会儿,道路就恢复了通畅。
今年梅雨季,连日的持续降雨让桐乡市崇福镇成为嘉兴水位最高的地区之一,内河水位一度超过保证线。
“这样下去不行,立即开水泵排水!”在崇福镇应消站的统筹下,全镇181座闸站、450座排灌泵站全都启动,投入运行。崇福镇跃进桥闸站工作人员更是打开两台水泵,将内河河水排向外河河道,终于成功控制住内河水位。
主汛期,无疑是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建设的一次“大考”。
今年入汛后,桐乡市围绕镇、村基层的组织指挥、风险防控、预警响应、抢险救援、运行保障五个方面,稳步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不仅完善预警“叫应”机制和预警信息直达末端的信息传导体系,将防汛网格融入“141”基层治理网格体系,还围绕应对局地强降雨和台风等场景全面开展实战运用,实现“1833”联合指挥体系全面贯通,切实筑牢防汛防台“最后一公里”。
“每个应消站,都是一个建在基层的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回忆起今年的梅雨季,桐乡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丁立勇感慨万千。
曾经,社会救援力量与政府专职消防队之间虽有合作,但在组织结构上,始终有一道“壁垒”。发生险情后,一般会先通过指挥中心通知政府专职消防队,然后再根据情况申请社会救援力量的支援,这就让救援时效大大降低。
如今,桐乡市已经整合建成各类应急救援队伍43支,218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应急消防服务站和应急突击队,以专职消防队为主、社会化救援力量为辅、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为骨干、专业化救援力量为支撑的救援力量体系,在今年的梅雨季显现出了大成效。
面对自然灾害,基层应消站的作用不止于此。
步入乌镇镇应急消防站,“综合治理中心”城市大脑便映入眼帘。乌镇镇应急消防站副站长强宇杰自豪地介绍道:“这个‘城市大脑’相当聪明,在它的统筹调度下,各部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跟随强宇杰的操作,可以看到全镇645家合用场所全部实现住人区域防火硬隔离,494家企业全部实现“一企一档”数字管理,企业生产区域都实现无违规使用明火和无违规住人。
据介绍,在“城市大脑”的帮助下,乌镇镇已经全面完成31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实现可视化,重要应急救灾物资配备100%到位。
前不久,乌镇镇展轶通航起降点已被列入全省首批航空应急救援备用备勤点,通过无人机、5G传输等设备,可以实现第一时间视频对接灾害事故现场,为科学决策、快速处置提供保障。
“实战,是检验应消体系建设实效的最直观方法。”据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陈蕾介绍,目前,全市“站队一体”(专职消防队队长在应消站担任站长或副站长)的比例已达100%,其中应消站和专职队合署办公的有25个,占总数的49%,所有应消站均完成名称、标识标牌、执法证、服装“四统一”。
防消一体,跑赢安全生产的“一体化赛道”
昨天下午,步入南湖区七星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一副崭新的“面孔”出现在眼前:指挥室、值班室、物资储备室等业务用房“各司其职”;执法车、排水车、救援车等救援装备整齐停放;值班执勤、物资储备、应急指挥等功能全面覆盖……
“我们的基层应消站是在专职消防救援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的,目前已经完成了全部改造,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入驻。”据七星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吕华介绍,七星街道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一直都跑在“同一个赛道”,拥有一体化先行的天然优势。
2023年以来,七星街道在融合先行基础上,对照关于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的各项标准要求,着力打造“应消一体化”示范样板。
今年,七星街道应消站将1345家安全生产纳管企业(场所)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4个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突出重点风险领域,应消站持续开展工业企业、“厂中厂”及“有限空间”、烟花爆竹、油库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压实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应消站成立后,不仅减少了对企业的打扰,更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一次性搞定所有事项。”吕华说,他们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不留死角。
党建强则业务强,七星街道以“党建一体化”引领“防消一体化”。充分发挥11名党员的作用,把应消站的党员同志凝聚起来,把党建在改革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凸显出来。
6月25日,七星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人员对一家“厂中厂”企业进行安全消防检查时,发现出租企业嘉兴某供应链有限公司未和承租企业上海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且未对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
执法人员随即对该违法问题进行立案查处,给予嘉兴某供应链有限公司处罚1万元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周某处罚1000元的行政处罚。在对承租企业进行安全消防检查时,发现该企业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执法人员对该违法问题也进行立案查处,给予该企业1.5万元行政处罚。
处罚“来真的”,才能真正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今年7月以来,七星街道应消站已立案消防一般程序案件7起、安全生产一般程序案件2起,共计处罚金额2.71万元。今年累计办理案件25起,处罚金额18.84万元。
2023年8月24日,街道一家“厂中厂”企业曾发生一起叉车侧翻的安全生产事故。前不久,应消站邀请专家对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回头看”,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能力。
有限空间作业企业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重灾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七星街道共有18家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应消站专门邀请专家对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和安管员进行专项培训,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监管审批备案、现场监管、劳保用品准备等工作,认清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严重危害性,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有效遏制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督促辖区内“园中园”“厂中厂”开展全员逃生演练。截至目前,已有75家企业共计2079人参与演练,其余企业也将陆续开展。
七星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的有益探索,只是嘉兴基层应消体系在安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基层应消站共有1132名工作人员,持证率79.4%。平均每个应消站有工作人员14.8人,执法人员3.7人。
“现在嘉兴应消站持证人员超过15人的镇、街道共有22个,极大扩充了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执法队伍,让更多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提及队伍的“升级”,陈蕾欣喜地说。
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本就是“同源”的“一家人”。
自2023年11月应急消防体制改革以来,嘉兴各地应急消防管理站陆续挂牌成立,不仅成为城乡道路旁的一道“风景线”,更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虽然工作职责和执法场景有所重叠,但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毕竟有所区别。基层应消站的成立,为二者的融合创造了坚实的“物理条件”,但其作用的发挥却远远不能止于“物理合体”。
“应消”还需战在一线。要进一步完善风险识别、会商研判、隐患整改、社会联动等工作制度,修编出台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应急预案,全面推进应急消防工作,打好“组合拳”。
“站队”还需注重实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消站与政府专职队工作融合机制,探索构建从接警出动到风险排查再到隐患闭环整改的防消联勤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应消体系建设实战实效作用。
“防消”还需厘清责任。要进一步梳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对象,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将日常隐患巡查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做到底数清、责任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用专节部署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嘉兴更应着力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着力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走好基层应消体系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