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工作 > | 综合监管 > |
嘉兴市“三化”模式破解工贸领域危化品贮存场所整治难题
为深入推进重大安全生产清单问题整治工作,有效提升工贸领域危化品使用企业贮存场所规范管理水平,坚决遏制危化品使用环节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嘉兴市探索形成了“三化”模式,总结了一批可复刻推广的制度方法,推动贮存场所整治取得扎实成效。
一、强化部署推动,推动风险排摸精准化。6月份,我市部署开展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专项整治行动,牢牢把准3个重点,扎实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梳理工作。一是全面排查摸底。组织专家前往各地对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开展全面排查,掌握危化品贮存场所位置、类型、面积、危化品品种、危化品贮存量、贮存场所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建立工业企业危化品贮存场所清单。二是明确整治重点。在排查摸底基础上,依托“工业企业安全在线”进行逐一核对筛选,将贮存场所设置不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到位以及危险化学品使用量较大的268家企业、285个贮存场所纳入重点整治范围,对标对表抓好整治提升工作。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召开视频会议专题部署专项整治工作,解读专项整治重点任务和各阶段整治安排。联合市安全生产协会对全市重点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社会化服务机构从事技术服务人员、市县工贸领域安全监管人员开展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安全管理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标准,准确把握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安全管理要求。
二、强化跟踪管理,推动隐患整改闭环化。围绕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15项整治内容开展全面排查,共计排摸涉及危化品贮存场所问题隐患600余条,建立疑难会商、定期调度、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确保问题隐患整改闭环。一是开展疑难会商。市安委办多次召开“七张问题清单”整治推进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清单问题整改工作。分管领导专题召开贮存场所专项整治会商会议,对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专项整治难点、堵点问题进行专题会商,解决各地底数排查不清、整治标准把握不准等问题。二是开展工作调度。每半月调度各地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专项整治“面上情况”和问题隐患整改清单,动态掌握各地整治工作进展,并通过“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平台跟踪问题隐患整改情况,定期通报整治工作进展,压茬推进各阶段整治任务。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在企业自主改、各地督促改的基础上,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专项检查组,开展危化品贮存场所专项检查,对各地专项整治落实情况和企业问题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共计抽查涉及危化品贮存场所企业27家,排查整治问题隐患120余条。整治期间,累计曝光违法典型案例3起,罚没金额20.5万元。
三、强化长效管理,推动监管整治长效化。坚持专项整治和建章立制同步考虑、同步推进。一是制定管理规范。根据工贸企业危化品贮存场所安全管理要求以及专项整治排查发现的共性普遍问题,会同第三方专业机构及时研究制定规范标准,制定出台《嘉兴市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安全管理规范》,从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的建筑结构与布局、贮存要求、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应急处置、标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管理要求。二是细化宣贯方案。为了扎实做好宣传贯彻工作,扩大管理规范的知晓率,助推监管人员和相关企业理解把握规范要求,制定《嘉兴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宣贯实施方案》,明确宣贯工作任务以及步骤安排,指导企业持续提升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安全条件。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主流媒体、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我市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新要求,市县两级将相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成册,发放给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危化品使用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的集中曝光,形成严管高压态势。